羞涩的表达喜欢的句子
13612024-03-04
其实羞涩的表达喜欢的句子的问题并不复杂,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大哥对待爱情害羞的句子,因此呢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羞涩的表达喜欢的句子的一些知识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!
本文目录
〖One〗、――《说文》共饭不泽手。――《礼记·曲礼》泽剑首。
〖Two〗、――《礼记·少仪》实诸泽器。――《考工记·慌氏》顺非而泽。
〖Three〗、――《荀子·礼论》芳与泽其杂糅兮。――《离骚》热多则淖泽。
〖Four〗、――《素问·经络论》色沃不泽。――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色泽莹润。
〖Five〗、――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根色鲜泽。――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仁义不足泽其性,礼乐不足锢其情。
〖Six〗、――王安石《太古》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
〖Seven〗、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
〖Eight〗、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,独上危楼凭曲阑。春岸绿时连梦泽,夕波红处近长安。
〖Nine〗、猿攀树立啼何苦,雁点湖飞渡亦难。此地唯堪画图障,华堂张与贵人看。
〖Ten〗、长歌行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1〖One〗、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
1〖Two〗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折桂令长沙怀古卢挚朝瀛洲暮舣湖滨,向衡麓寻诗,湘水寻春,泽国纫兰,汀州搴若,谁为招魂,空目断苍梧暮云,黯黄陵宝瑟凝尘,世态纷纷,千古长沙,几度词臣。
1〖Three〗、无衣诗经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!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
1〖Four〗、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[1],与子偕作!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!先秦年代(泽门之皙讴)泽门之皙。
1〖Five〗、实慰我心。丽泽门王安石丽泽门西日未俄,水明沙净卷纤罗。
1〖Six〗、绿琼洲渚青瑶嶂,付与诗工敢琢磨。泽陂诗经彼泽之陂,有蒲与荷。
1〖Seven〗、有美一人,伤如之何?寤寐无为,涕泗滂沱。彼泽之陂,有蒲与莲。
〖One〗、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
〖Two〗、元和十年,予左迁九江郡司马。明年秋,送客湓浦口,闻舟中夜弹琵琶者,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问其人,本长安倡女,尝学琵琶于穆、曹二善才,年长色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遂命酒,使快弹数曲。曲罢悯然,自叙少小时欢乐事,今漂沦憔悴,转徙于江湖间。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安,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言,命曰《琵琶行》。
〖Three〗、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
〖Four〗、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
〖Five〗、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。
〖Six〗、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。
〖Seven〗、寻声暗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
〖Eight〗、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
〖Nine〗、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
〖Ten〗、转轴拨弦三两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。
1〖One〗、弦弦掩抑声声思,似诉平生不得志。(不得志一作:不得意)
1〖Two〗、低眉信手续续弹,说尽心中无限事。
1〖Three〗、轻拢慢捻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六幺》(六幺一作:绿腰)。
1〖Four〗、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
1〖Five〗、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
1〖Six〗、间关莺语花底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
1〖Seven〗、冰泉冷涩弦凝绝,凝绝不通声暂歇。(暂歇一作:渐歇)
1〖Eight〗、别有幽愁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
1〖Nine〗、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鸣。
20、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
2〖One〗、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
2〖Two〗、沉吟放拨插弦中,整顿衣裳起敛容。
2〖Three〗、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
2〖Four〗、十三学得琵琶成,名属教坊第一部。
2〖Five〗、曲罢曾教善才服,妆成每被秋娘妒。
2〖Six〗、五陵年少争缠头,一曲红绡不知数。
2〖Seven〗、钿头银篦击节碎,血色罗裙翻酒污。(银篦一作:云篦)
2〖Eight〗、今年欢笑复明年,秋月春风等闲度。
2〖Nine〗、弟走从军阿姨死,暮去朝来颜色故。
30、门前冷落鞍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妇。
3〖One〗、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
3〖Two〗、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
3〖Three〗、夜深忽梦少年事,梦啼妆泪红阑干。
3〖Four〗、我闻琵琶已叹息,又闻此语重唧唧。
3〖Five〗、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!
3〖Six〗、我从去年辞帝京,谪居卧病浔阳城。
3〖Seven〗、浔阳地僻无音乐,终岁不闻丝竹声。
3〖Eight〗、住近湓江地低湿,黄芦苦竹绕宅生。
3〖Nine〗、其间旦暮闻何物?杜鹃啼血猿哀鸣。
40、春江花朝秋月夜,往往取酒还独倾。
4〖One〗、岂无山歌与村笛?呕哑嘲哳难为听。
4〖Two〗、今夜闻君琵琶语,如听仙乐耳暂明。
4〖Three〗、莫辞更坐弹一曲,为君翻作《琵琶行》。
4〖Four〗、感我此言良久立,却坐促弦弦转急。
4〖Five〗、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
4〖Six〗、座中泣下谁比较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
4〖Seven〗、唐宪宗元和十年,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。第二年秋季的一天,送客到湓浦口,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。听那声音,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。探问这个人,原来是长安的歌女,曾经向穆、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。后来年纪大了,红颜退尽,嫁给商人为妻。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。她弹完后,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,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,而今漂泊沉沦,形容憔悴,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。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,随遇而安,自得其乐,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,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。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,共六百一十六字,题为《琵琶行》。
4〖Eight〗、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,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。
4〖Nine〗、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,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。
50、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,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。
5〖One〗、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;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。
5〖Two〗、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?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。
5〖Three〗、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;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。
5〖Four〗、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,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。
5〖Five〗、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;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。
5〖Six〗、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;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;
5〖Seven〗、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;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。
5〖Eight〗、轻轻地拢,慢慢地捻,一会儿抹,一会儿挑。初弹《霓裳羽衣曲》接着再弹《六幺》。
5〖Nine〗、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;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。
60、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;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。
6〖One〗、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,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、呜咽断续的声音。
6〖Two〗、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,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。
6〖Three〗、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;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。
6〖Four〗、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;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。
6〖Five〗、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;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。
6〖Six〗、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;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。
6〖Seven〗、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;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。
6〖Eight〗、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;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。
6〖Nine〗、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;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。
70、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;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。
7〖One〗、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;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。
7〖Two〗、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;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。
7〖Three〗、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;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。
7〖Four〗、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;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。
7〖Five〗、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;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。
7〖Six〗、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;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。
7〖Seven〗、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;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。
7〖Eight〗、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;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。
7〖Nine〗、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;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。
80、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;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!
8〖One〗、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;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。
8〖Two〗、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;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。
8〖Three〗、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;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。
8〖Four〗、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?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。
8〖Five〗、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;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。
8〖Six〗、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?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。
8〖Seven〗、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,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。
8〖Eight〗、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;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《琵琶行》。
8〖Nine〗、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;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。
90、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;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。
9〖One〗、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比较多?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!
9〖Two〗、〔1〕左迁:贬官,降职。古以左为卑,故称“左迁”。
9〖Three〗、『3』铮铮:形容金属、玉器等相击声。
9〖Four〗、〔4〕京都声: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。
9〖Five〗、〔5〕倡女:歌女。倡,古时歌舞艺人。
9〖Six〗、〔6〕善才: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。是“能手”的意思。
9〖Seven〗、〔7〕委身:托身,这里指嫁的意思。
9〖Eight〗、〔10〕命酒:叫(手下人)摆酒。
9〖Nine〗、〔23〕浔阳江:据考究,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,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(97年被人工填埋),经湓浦口注入长江。瑟瑟:形容枫树、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。
100、〔24〕瑟瑟:形容枫树、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。
10〖One〗、〔26〕回灯:重新拨亮灯光。回:再。
10〖Two〗、〔27〕转轴拨弦: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,以调音定调。
10〖Three〗、〔32〕拢:左手手指按弦向里(琵琶的中部)推。
10〖Four〗、〔34〕抹:向左拔弦,也称为“弹”。
10〖Five〗、〔36〕《霓裳》:即《霓裳羽衣曲》,本为西域乐舞,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。
10〖Six〗、〔37〕《六幺》:大曲名,又叫《乐世》《绿腰》《录要》,为歌舞曲。
10〖Seven〗、〔41〕切切:细促轻幽,急切细碎。
10〖Eight〗、〔42〕间关:莺语流滑叫“间关”。鸟鸣声。
10〖Nine〗、〔44〕冰下难:泉流冰下阻塞难通,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。
1〖Ten〗、〔48〕拔: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。
11〖One〗、〔49〕当心画: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,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。
11〖Two〗、〔51〕敛容:收敛(深思时悲愤深怨的)面部表情。
11〖Three〗、〔52〕虾(há)蟆陵:在长安城东南,曲江附近,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。
11〖Four〗、〔53〕教坊: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、教练歌舞的机关。
11〖Five〗、〔54〕秋娘: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。
11〖Six〗、〔56〕五陵:在长安城外,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。
11〖Seven〗、〔57〕缠头: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。
11〖Eight〗、〔59〕钿(diàn)头银篦(bì):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。
11〖Nine〗、〔62〕浮梁:古县名,唐属饶州。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,盛产茶叶。
120、〔64〕梦啼妆泪:梦中啼哭,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。
12〖One〗、〔68〕呕哑嘲哳:形容声音噪杂。
12〖Two〗、〔69〕琵琶语:琵琶声,琵琶所弹奏的乐曲。
12〖Three〗、〔73〕向前声:刚才奏过的单调。
12〖Four〗、〔75〕青衫:唐朝八品、九品文官的服色。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,从九品,所以服青衫。
12〖Five〗、本诗的诗眼(主旨)是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”
12〖Six〗、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,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,唱出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的心声。社会的动荡,世态的炎凉,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,对自身失意的感慨,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,都一起倾于诗中。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、有音乐感的语言,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;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,使作品更加感人。
12〖Seven〗、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,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、艺人的悲惨命运,抒发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感情。诗的开头写“秋夜送客”,“忽闻”“琵琶声”,于是“寻声”“暗问”,“移船”“邀相见”,经过“千呼万唤”,然后歌女才“半遮面”地出来了。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,就为“天涯沦落”的主题奠定了基石。
12〖Eight〗、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。先是“未成曲调”之“有情”,然后“弦弦”“声声思”,诉尽了“生平不得志”和“心中无限事”,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。
12〖Nine〗、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:当年技艺曾教“善才服”,容貌“妆成每被秋娘妒”,京都少年“争缠头”,“一曲红绡不知数”。然而,时光流种如怨如慕、如泣如诉的描写,与上面她的弹水,“暮去朝来颜色故”、最终只好“嫁作商人妇”。这唱互为补充,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。
130、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,发出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的感叹,抒发了同病相怜,同声相应的情怀。诗韵明快,步步映衬,处处点缀。
13〖One〗、既层出不穷,又着落主题。真如江潮澎湃,波澜起伏,经久不息。反复吟诵,荡人胸怀,情味无限。语言铿锵,设喻形象。“如急雨”“如私语”“水浆迸”“刀枪鸣”“珠落玉盘”“莺语花底”。这些读来如闻其声,如临其境。
13〖Two〗、诗的小序交代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和故事,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,说明写作本诗动机,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。
13〖Three〗、《琵琶行》全诗共分四段,从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到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共〖Fourteen〗、句,为第一段,写琵琶女的出场。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,这是一个枫叶红、荻花黄、瑟瑟秋风下的夜晚;交代了地点,是浔阳江头。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;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。交代了背景,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。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,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,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。这里面“主人下马客在船”一句句法稍怪,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,一同下马来到船上。“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”。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,它给人一种空旷、寂寥、怅惘的感觉,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、伤别融合一体,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,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。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:“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”。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,是来自船上,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,他们走的不想走、回的不想回了,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。“寻声暗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。由于这时是夜间,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,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,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,所以这里的“寻声暗问”四个字传神极了。接着“琵琶声停”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;“欲语迟”与后面的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相一致,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,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,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。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,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,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,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。
13〖Four〗、从“转轴拨弦三两声”到“唯见江心秋月白”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,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。其中“转轴拨弦三两声”,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;而后“弦弦掩抑”,写到曲调的悲伧;“低眉信手续续弹”,写到舒缓的行板。拢、捻、抹、挑,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。霓裳:即《霓裳羽衣曲》,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。六幺: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。从“大弦嘈嘈如急雨”到“四弦一声如裂帛”共〖Fourteen〗、句,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,写它由快速到缓慢、到细弱、到无声,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,再到最后一划,戛然而止,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,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。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,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,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,有细到没有了的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,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、铁骑金戈,它使听者时而悲凄、时而舒缓、时而心旷神怡、时而又惊魂动魄。“东舟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。大家都听得入迷了,演奏已经结束,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,周围鸦雀无声,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。
13〖Five〗、从“沉吟放拨插弦中”到“梦啼妆泪红阑干”共二〖Fourteen〗、句为第三段,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,自述早年曾走红运,盛极一时,到后来年长色衰,飘零沦落。沉吟:踌躇,欲言又止的样子。敛容: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,重新与人郑重见礼。虾蟆岭:即下马岭,汉代董仲舒的坟墓,在长安城东南部,临近曲江。从“十三学得琵琶成”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。她年纪幼小,而技艺高超,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,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。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:为了请她演奏,而不惜花费重金;她自己也放纵奢华,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。就这样年复一年,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。教坊: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。第一部:如同说第一团、第一队。秋娘: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。五陵:指长陵、安陵、阳陵、茂陵、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,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。五陵年少:通常即指贵族子弟。缠头: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,唐代用帛,后代用其他财物。红绡:一种生丝织物。钿头: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。云篦: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。击节:打拍子。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,现在兴之所至,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,极言其放纵奢华,忘乎所以。等闲:随随便便,不重视。从“弟走从军阿姨死”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,飘零沦落。随着她的年长色衰,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,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,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,再也没人看、没人要了,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。商人关心的是赚钱,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,他经常独自外出,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。人是有记忆的,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,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,对比之下,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!“夜深忽梦少年事,梦啼妆泪红阑干。”其实即使不作梦,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。浮梁:县名,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。红阑干: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。
13〖Six〗、从“我闻琵琶已叹息”到最后的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,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,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。唧唧:叹息声。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”二语感情浓厚,落千古失落者之泪,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。自“我从去年辞帝京”起以下十二句,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。他说:“浔阳地僻无音乐,终岁不闻丝竹声。住近湓江地低湿,黄芦苦竹绕宅生。其间旦暮闻何物?杜鹃啼血猿哀鸣。春江花朝秋月夜,往往取酒还独倾。岂无山歌与村笛,呕哑嘲哳难为听。”地势荒僻,环境恶劣,举目伤怀,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。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,我们对比一下《水浒传》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,他说:“端的好座江州,我虽犯罪远流到此,倒也看了真山真水。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,却无此等景致。”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,但是这点他没法说。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“天涯沦落人”,他是“谪居卧病”于此,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。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。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、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,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,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,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《琵琶行》。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,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,如此动情,于是她紧弦定调,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。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。多情的诗人呢?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。促弦:紧弦,使调子升高。青衫:[Eight]、九品文官的服色,司马是从九品,所以穿青衫。
13〖Seven〗、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,其一,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,说你也是说我,说我也是说你,命运相同、息息相关。琵琶女叙述身世后,诗人以为他们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;诗人叙述身世后,琵琶女则“感我此言良久立”,琵琶女再弹一曲后,诗人则更是“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风尘知己,处处动人怜爱。其二,诗中的写景物、写音乐,手段都极其高超,而且又都和写身世、抒悲慨紧密结合,气氛一致,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。其三,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,具有很强的概括力,而且转关跳跃,简洁灵活,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,极易背诵。诸如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”;“别有幽情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”;“门前冷落车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妇”;“夜深忽梦少年事,梦啼妆泪红阑干”;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,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、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!
13〖Eight〗、《琵琶行》创作于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,为七言古诗。白居易任谏官时,直言敢谏,同情民间疾苦,写了大量的讽谕诗,触怒了唐宪宗,得罪了权贵。元和十年,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。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,触犯了权贵的利益,被指责越职奏事,贬为江州刺史;又进而诬陷他作《赏花》《新井》诗“甚伤名教”,再贬江州司马。江州当时被看成是“蛮瘴之地”,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,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,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。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,他连遭打击,心境凄凉,满怀郁愤。次年(既元和十一年)送客湓浦口,遇到琵琶女,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。
13〖Nine〗、《琵琶行》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秋天,时白居易四十五岁,任江州司马。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,后又任左赞善大夫。元和十年六月,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,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,朝野大哗。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,以安藩镇的“反侧”之心。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,坚决主张讨贼,认为否则国将不国。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,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,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,擅越职分。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,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。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,听起来也像是不错,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“犯罪”官员的,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。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,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,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,消极情绪日渐增多。
140、《琵琶行》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,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,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、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。在这里,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,与她同病相怜,写人写己,哭己哭人,宦海的浮沉、生命的悲哀,全部融合为一体,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。
14〖One〗、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,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,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。左迁:指降职、贬官。湓浦口:湓水与长江的汇口,在今九江市西。京都声:首都长安的韵味,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,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,非一般地方所有。善才: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。命酒:派人整备酒宴。悯然,伤心的样子。恬然:安乐的样子。迁谪意:指被降职、被流放的悲哀。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,每天都很快乐,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,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。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,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。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